科技极大改善我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董山峰本报通讯员幸培瑜
20年来,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技术创新工程等,不仅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也使人民生活揭开新的一页又一页——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尚有2.5亿人的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2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突破5000亿公斤,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现在,人们不仅不担心吃不饱,而且还要讲究吃得新鲜、对口、有营养。科技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80年代之前,大白菜一直是北方居民冬季食用的最主要蔬菜,北京居民称它是“当家菜”。而在东北,“家家一口酸菜缸”曾经是几十年百姓冬季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地膜栽培技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各种各样的反季节蔬菜产量大增,走上了千万家百姓的餐桌。在哈尔滨、北京这样的北方城市,一年四季不但能买到新鲜的黄瓜、西红柿、青菜等家常菜,还能吃到从国外引进的生菜、绿菜花、荷兰豆等特菜。在北京,每年特菜的上市量达2亿多公斤,品种达100多个,而大白菜在京城居民餐桌上所占份额已不足两成。以前的“有什么吃什么”被“吃什么有什么”代替了。 到过新疆的人也许不会忘记“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景象。在过去的北方大部分地区,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罢了。现在,随着品种的改良和货运水平、保鲜技术的提高,瓜果上市的季节性日渐模糊,“围着火炉”不仅可以吃西瓜,而且可以吃上过去北方冬季根本见不着的各种水果:鲜红的草莓、金黄的柑桔、玛瑙般的葡萄以及琳琅满目的桃子、荔枝、香蕉、苹果、鸭梨、李子、哈密瓜……20年前,除非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或是孝敬老人、慰问病人,一般百姓家平时吃水果只是尝尝鲜。如今,在许多城市家庭,吃水果如同每天吃菜一般必不可少。 谈起“三大件”,不同年龄的人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内容。70年代末,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家庭追求的“三大件”。然而那时这“三大件”的价格水平相当于普通人月收入的好几倍,因而很多家庭还不能同时拥有这“三大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发展带来成本降低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旧的“三大件”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家常便饭”。我国利用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引进、消化、吸收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的生产技术,很快,这“新三大件”便取代“老三大件”,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收录机、录像机进入家庭的速度绝不亚于以上“新三大件”,以至人们常常不知该把什么算成“三大件”。然而,与“老三大件”不同的是,这些“新三大件”风行的时间明显缩短,进入90年代中期,摄像机、影碟机、传真机、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小轿车又作为九十年代的“新三大件”的“候选人”,一跃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三大件”的不断更新,折射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历程。 让我们透过电视这个点看看科技的巨大威力吧。70年代末,我国只有少数家庭拥有9英寸、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20年来,黑白电视机尺寸不断加大,而且逐步被彩色电视所淘汰。彩色电视又从小到大,直到今天发展成可以挂在墙上的巨大屏幕,如同把电影屏幕搬到了家里,其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善。可价格呢,过去一台黑白电视是几百元,相当于一个工人几年的积蓄,而今,一台21英寸的彩电不过1000多元,即使收入偏低的普通职工有两三个月的积攒也足以买下来了。再看电视内容,过去,由于电视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人们只能看几个台,少数偏僻地区只能收看一两个台。现在,人们不仅能收看无线台,相当部分地区的居民还能通过有线电视网,收看来自各地的几十套节目。 科技,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以极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去,人们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了解新闻;现在,只要有一台与因特网连接的电脑,人们对全世界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便可了如指掌。过去,人们到商场买贵重物品,必须携带大量现金,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现在只要一张信用卡,人们不仅可以购物,还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的结帐。过去,人们为了上学,不管刮风下雨也要赶到教室;现在,电视学校、网络学校不仅不需要人奔波往返,而且可使全国最有名的教师为所有求学者授课。过去,看病必须去医院排队、挂号、找医生;现在,重大疾病可以通过因特网请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专家的会诊。这一切,源自近年来电脑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说,1995年,我国家庭购买电脑22万台,1997年增加为54万台,1998年则已超过100万台。在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市,平均每5户家庭就有1台个人电脑。北京平均每10户有一台电脑。我国“网民”数量也越来越多,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上网计算机542万台,因特网用户117.5万个。 那些没有电脑且不熟悉信息技术的普通百姓也早已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的实惠。过去,乘火车买票得托人走后门或起早排长队。有了票,车厢里拥挤不堪的旅行也是一段艰苦历程。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铁路交通科研事业的进展,铁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火车提速了,旅客开始感受到火车的快捷、舒适和方便。人们再也不必为买几张车票而绞尽脑汁。在许多城市,订票系统已经联网,每时每刻的车票出售状况通过电脑一目了然,电脑售票既快捷又公道。 另外的一些科技进步也许受益者更多。一位二十多年前曾来过中国的外国朋友日前说,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中国人的服饰与世界潮流已融为一体。是的,法国、意大利服装的时髦风格,通过网络,一周内即成为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参考。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件件既合乎潮流又具有中国民族审美情趣的服装很快出手,并迅速进入到服装企业的生产线,走上时装柜台。当人们穿起漂亮的衣裳,人们也许会赞美1998的一件衣服比1978的一件衣服漂亮得太多了。但人们也许想不到,这其中的改变是上百项科技成果换来的。事实上,仅就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产品来说,20年间光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就有2575个。 回首20年,我们无法历数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一切。但是,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科教兴国。